武汉大学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
2021年度工作总结
一、本年度中心主办的学术活动与学术刊物
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,本中心的学术活动主要依托网络平台进行。在拓展活动形式的同时,也加强了与更广泛地区和研究领域的学者交流和合作
(一)学术会议
1、2021年6月26-27日,举办“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”学术探讨会,中心参与承办,由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、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办。
2、2021年11月27-28日,举办“方以智与明清学术思想的转型”学术研讨会,中心参与承办,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主办。
(二)学术讲座
1、2021年4月22、23、24日,中心组织举办“福柯与现代文明批判系列讲座”共三场,邀请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汤明洁副研究员主讲。
2、2021年11月26日,中心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云里教授举办题为“儒者的历学理想与欧洲天文学的引进”的讲座。
3、2021年11月27日,中心邀请组织港台学者徐光台、冯锦荣教授举办题为“方以智与明清思想流变”的讲座。
(三)学术刊物
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》第十六、十七辑正在校对出版中。
二、本年度中心成员与部分学术委员学术成果
(一)学术专著或译著
吴根友
1、《中国哲学史•清代卷》(学术版),凤凰集团,江苏人民出版社,2021年版。
2、《圆融人生——华严宗的人生哲学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21年版 。
3、主编:《我们的文明观》(文明对话论丛第一辑),上海东方出版中心,2021年版。
4、主编: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》第十五辑,岳麓书社2020出版(实际2021年出版)
5、《戴震哲学思想新探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1年版。
(二)学术论文
吴根友:
1、《杜维明的“文明理论”及其展开的可能性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21年第6期。
2、汉语哲学中的“超越”观念及其哲学意蕴(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》第十五辑,岳麓书社2020出版,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中国哲学》,2021年第9期全文转载)
3、《萧萐父先生的诗化哲学研究》,《畿辅哲学研究》第一辑,河北大学出版社,2021年版。
4、《文化史视野下的“中华文明史观”》,《中国文化史研究再出发》,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编,武汉大学出版社,2021年版。
欧阳霄:
1. Xiao Ouyang, (2021). “Tianxia’ and ‘Renlei mingyun gongtongti’: a revival of cosmopolitanism in a Chinese cultural disguise?”, Journal of Global Ethics, vol.16 (2021), pp. 1-10.
2. 欧阳霄:《试以朱熹心性论思想解析<谿山琴况>“声中求静”琴乐美学命题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21年第4期,第66-73页。(CSSCI收录)
3. Xiao Ouyang, (2021). “What is Confucian Meritocracy - A Clarification in Cross-cultural Translation”, Monumenta Serica: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, MS 69.1 (2021), pp. 1-12.
4. Xiao Ouyang (2021). “Para a Teleologia Moral: um Estudo Comparativo de Kant e Zhu Xi”, Journal of Teleological Science, v. 1, n. 2 (2021), pp. 125-159.
王林伟:
1、王林伟:《再论德福一致:基于<圆善论>之探讨》,《儒家文化研究》第十一辑,岳麓书社,2020.12。
李健君:
1、李健君:《古今中西视域交融论儒学——对儒家哲学与现代价值之关系的综合辨析》,《鹅湖月刊》第四十六卷第八期(2021/2),第43-52页。
沈庭:
1、沈庭:《民国时期太虚僧团在东南亚的“佛教外交”活动》,《湖北社会科学》2021年第1期。
2、沈庭:《《大智度论》与《摩诃止观》慈悲观的比较研究》,《哲学评论》2021年11月(第28辑)
(三)学术交流
吴根友:
参加会议
1、2021年4月7—9日,在武汉大学举办,并参加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传统文明的转换与发展”学术研讨会(与平潭两岸国学中心联合举办),提交会议论文:共克“时艰”、“忧患意识”与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可能贡献。
2、4月23日下午,参加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与哲学学院举办的“全球文明视野下的政治模式三人谈”,对谈者,贝淡宁教授、白彤东教授。
3、2021年5月7—9日,在扬州主持并参加“明清哲学文化及其现代性”学术研讨会(与扬州大学哲学系合办),提交发言提纲:作为方法的“人文实证主义”及其可普遍性问题的思考。
4、2021年6月26—27日,“一带一路”视域下的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,主持设计此次会议,提交发言文章:马、恩对资本主义“文明”内在张力的揭示及其当代意义。
5、2021年8月18—19日,参加诸子学暨纪念萧萐父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,提交文章:萧萐父先生的诗化哲学思想研究。
6、2021年10月16日-17日,参加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“嵩山论坛”——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学术研讨会,提交文章:“代差”“种差”交织的文明地理与共享的世界未来。大会发言。并主持了17日上午的“精神人文主义”的大会讨论。(线上)
7、2021年10月23日,参加了湘潭大学碧泉书院主办的“鉴往知来:哲学探索与民族复兴”的高层论坛,提交文章:从人文实证主义到经典解释学——对“即哲学史讲哲学”方法的一点心得体会。(线上)
8、2021年10月28日下午,组织并参加“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问题”的院内小型讨论会,李勇主持。(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的小型会议。)
9、2021年11月13日上午,参加中国哲学年会—中国哲学的核心、边界与未来,提交文章:《子学的双重视野与中国哲学的创新》。上午大会主题发言之一。
10、2021年11月13日上午,参加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“跨文化传播中的互惠性理解与全球普遍主义”学术研讨会。提交文章:“代差”“种差”交织的文明地貌与全球普遍主义的困难
11、12月14号上午,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、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、华东师范大学文明交流互鉴中心联合主办的“跨学科视野下的文明交流与互鉴:概念、表现和根源”的圆桌会议,主题发言:“文明”概念的多层次性与交流的困难之所在。
邀请讲学
1、2021年5月9日下午,在扬州大学哲学系,主讲“戴震的经学解释学及其活化”。主持人:樊沁永主任。
2、12月17号晚(线上),为西南大学哲学系做讲座:从经学诠释到经典诠释——戴震经学解释学及其当代活化。
3、12月27号下午(线上),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做讲座:“性灵”与“善述”——焦循经学解释学中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之张力
王林伟:
1、“晚明思潮交叉学科”学术研讨会,4.23-25,扬州大学主办,提交会议论文《迷悟之门:论王船山对法相唯识的抉择》
2、“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”学术研讨会,6.26-27,兰州大学、武汉大学主办,《形而上学的东、西分野》
3、“方以智与明清学术转型”学术研讨会,11.27-28,武汉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主办,《生生与本性:论王船山的自然哲学》
4、1st Leuven-Beijing Workshop on Natural Philosophy,12.10-11,鲁汶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主办,《The Twofoldness of Nature in Wang Fuzhi’s Thought》
5、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船山学的未来”学术研讨会,12.1,华东师范大学主办,《船山学研究范式略议》
廖璨璨:
1、2021.06.26-27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,兰州大学和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,线上
2、2021.11.26-28“方以智与明清学术思想的转型”学术研讨会,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主办,线上
3、2021.11.30方以智学术研讨会,安徽大学主办,线上
沈庭:
1、UCLC2021(第二届理解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研讨会)
2、2021年11月6日,第二届国际黄檗禅论坛,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,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等共同承办。
3、第五届开放佛学论坛
4、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,九华山地藏论坛,九华山佛教协会主办
5、2021.06.26-27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,兰州大学和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
6、第五届湖广中哲论坛
7、2021.11.26-28“方以智与明清学术思想的转型”学术研讨会,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主办
8、2021.11.13,2021东方唯识学学术研讨会,东方唯识学研究会,苏州大学哲学系、杭州佛学院联合主办
刘沁:
1、2021年6月26-27日,参加由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、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“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”探讨会,提交会议论文《论朱熹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对话之可能》。
2、2021年11月28日,参加“方以智与明清学术思想的转型”学术研讨会,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主办,提交会议论文《论王夫之道器体用观的辩证精神》。
3、2021年12月4日,参加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五届“湖广中哲论坛”,提交会议论文《宋明理学视域中的“自由”与马克思的自由观之比较》。
4、2021年12月18日参加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“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”第七期,并做会议发言。
三、2022年工作规划
通过中外哲学与文化的比较和中华民族内部多元文化的比较研究,在互为“他者”的新哲学视野从事哲学与文化的研究,以回应经济全球化,文明的一体化与文化的本土化的复杂、多变、多元的世界现象,同时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。主要工作思路如下:
第一,以学术为基础,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现实驱动力,进而获得现实的政策与经济的支持。
第二,依托哲学学院现有的师资力量与外方主任的学术影响力,广泛吸纳全国、乃至国际上比较哲学研究的新生力量,展开广泛的国内、国际学术合作。
第三,以一刊(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》)、两会(每年上、下半年各召开一次中小型学术研讨会)、一套丛书(暂名命为“比较哲学理论与方法”)为学术阵地,逐步凝聚比较哲学研究的新生力量。
第四,依托武汉地区,主要是武汉大学现有的师资力量,有意识地培养比较哲学方向的研究生。